周口作家群研究课程简介 |
发布人:
曾振华
发布时间:
2013-06-16
浏览次数:
2811
|
服务地方文化建设,开设“周口作家群研究”课程 周口“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,孕育了周口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人才”,现已形成了“周口作家群”。包括“从本乡本土走出的”作家刘庆邦等15人,“本乡本土养成并崭露头角”的作家柳岸等46人。周口作家新时期共发表长篇小说150多部,中篇小说近200部,短篇小说2000多篇,散文、报告文学1000多篇,诗歌4000多首。有多人获得国内主流文学大奖,如刘庆邦、邵丽分别获得了第二届、第四届 “鲁迅文学奖”,朱秀海获得了“冯牧文学奖”,尉然获得了“老舍文学奖”,阿慧获得了“冰心散文奖”,墨白、邵丽、宫林、尉然获得了“河南省文学奖”,尉然、墨白、孙方友、柳岸获得了“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”。 2008年,中国语言文学系制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,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需要,确定进行“周口作家群”研究,将其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个发展方向。学术带头人为系主任高恒忠教授,学术骨干有王剑教授、米学军教授、任动副教授、刘成勇博士等。要求研究应注重与地域文化结合,增强特色意识,发挥地域优势。密切加强与周口作家的联系,以“周口作家群”研究为龙头,形成显著的学术风格,在省内高校中独树一帜,并向全国辐射,从而提升学科的学术声誉。 2009年10月,周口市文联以我院中文系为依托,发挥中文系师资力量的学术优势,批准成立“周口市文化评论学会”。2009年10月我系召开了周口作家尉然、宫林作品研讨会,2010年12月召开了周口作家申艳、阿慧作品研讨会,2011年 3月召开了张新安作品研讨会,2012年 3月召开了“周口作家群”作品研讨会。同期,我系教师在《文艺报》、《文学理论与批评》、《写作》、《周口师范学院学报》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文章。 从2011年9月开始,我系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“周口作家群研究”。 该课程的开设,对于明确学术方向、深化学术研究、促进学科发展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、促进地域性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、扩大周口文学和周口师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,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|